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妖清 > 第152章 万政之先,土改(上)

第152章 万政之先,土改(上)(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念成婚,归田将军腹黑妻 医娘傲娇,无良病王斩桃花 绝世俏仵作 庄亲王福晋 将心独宠,下堂妻的春天 虎将去抗日 凡人歌 超级兵工帝国 晚明之我主沉浮 父皇的嚣张厨娘

“你是在找人顶罪。”刘坤一也不客气,直接说破。

听到这,张林却是直接笑了:“土改是我张林提出来的,你们两个只是执行者,何来顶罪之说?另外,土地改革乃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大事,其意义不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你们两个定然能够因此而在史书上留下绚丽的一笔。”

“那少爷的本意是?”张联桂试探着问道。

张林看着二人,继续说道:“有的时候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有人唱红脸,有人唱黑脸。国内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贫富差距相当明显,权贵和高官拥有的私人田产之数量异常惊人。据我所知,已故的湘军首领曾国荃曾在湖南广置田产6000多亩,李鸿章兄弟六人,仅在合肥一地每人便是平均拥有10万亩土地。而且湘军、淮军中的中下级将领也多置购田产,成为了大大小小的地主。刘坤一,你身为湘军老将,你们刘家在两江和湖广的田产也不少吧?另外,满清权贵,那些大小王爷,那些贝勒贝子,以及那些格格郡主,基本上全部都是田产过万亩的大地主。本次土改,乃是要将一切土地收归政府所有,立即丈量境内所有土地,清算可耕之田地,并按照各省人口实际数量进行土地均分。从长远利益上讲,这样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巩固,同时也能够大力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继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们张家内部,绝大多数人都是劳苦大众出身,基本上处在地主阶级和原来的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我掌控着远东无敌的军队,而且我也相信,为了得到土地,占据着境内人口总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民阶级定然会全力支持土地改革。所以,即便是没有你们,土地改革也一定能够成功。只不过,如果让我的人来执行土地改革,整项土改运动将会变得相当血腥。我只是想要一场改革,我不想掀起一场革命。所以,我才会选择让你们这两位前朝旧臣来执行这项基本国策。”

“另外,华政府也不是不讲道理的政府。政府只是收归本就属于人民的土地,并不是查抄他们的财产。没有了土地,他们可以投资经商,甚至可以把钱投入到我张氏企业以获得股利分红。只有让富人们离开了土地,杜绝一切土地买卖,富人们才会将充裕的资金投入到实业或经商中来,这样才能彻底地将国内的经济搞活。当然了,如果他们真的对土地无比执着,很好,华政府在海外也算有着几块殖民地,吕宋岛更是遍地良田,只要他们照顾得过来,只要他拥护华政府,并主动交出手中的所有田产,我可以还他在海外两倍数量的良田。”

听到张林的解说,刘坤一和张联桂便已心中透亮,也就不再说话,心中也已经在暗暗发誓一定要办好这件差。张林乃是一个霸者,拥有着对他忠心无二的强大军队,拥护者更是不计其数。张林要做的事情,几乎鲜有做不到的。张林要土改,那就必须土改,而且必须彻彻底底的土改。与其说刘坤一和张联桂这两位前朝旧臣是在帮着张林进行土地改革,还不如说他们是在救命,救整个江南无数地主阶级和前清官僚阶级的命。

张林的话一点不假,如果让张林自己的人来主持土地改革,那土地改革将会直接变成一场异常血腥的土地革命。若真发生了这样的革命,占据着人口总数百分之九十五的穷人,为了分到土地,定然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张林这边。即便是没有穷人的支持,以张林如今的势力,就算所有地主联合起来,也不可能伤得了张林毫毛。

张林是现代人,拥有着超时代的眼光,往往一眼就能看破事情之关键。他之所以要把土地改革当成首个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原因有三点:

其一,国内土地兼并现象太过严重,地主和官僚阶级坐拥土地无数,而真正种地务农的农民们却鲜有土地,这种现象太不合理,极其容易激起民变,土改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确保辖区内的长治久安,为了不至出现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人间惨剧,必须让辖区内的农民们得到土地,尽快实现耕者有其田;

其二,华政府新建,国内的基础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只有把富人们逼得离开了土地,富人们才会将充裕的资金投入到政府的经济建设中来,经济才能得到大力发展,并顺带着通过利益关系将富人和政府捆绑在一起;

其三,国人对土地相当热衷,哪怕是张家内部也有不少热衷于置办田产的中高管事。土改早晚都得进行,为了不至出现后期拿自己部下开刀的情况,土地改革晚改不如早该,趁着家族内部尚未滋生出一批新的地主阶级的时候,尽早将土地问题解决掉,乃是明智之道。

现如今,华政府的势力范围乃是整个东南沿海以及华中,下辖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再加上随时准备侵吞下来的台湾,张林将会坐拥南方十省之地,辖区人口多达一亿七千多万,而辖区的全部耕地面积,预估仅有4亿亩左右,而且还是将地主和官绅们的土地算入其中之后的数据。

以现在的农耕水平,年亩产量仅有150公斤左右,若是遇到旱涝,几乎就是颗粒无收。所以,即便是在南方,当时代的实际年均亩产量,应该是要低于150公斤的。穷苦百姓基本上吃不上肉的,故而大米粗粮等农作物便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在没有肉类食物的前提下,一个人一年消耗粮食量必须在300公斤以上才能勉强称之为不挨饿,人均消耗粮食在400公斤左右才能勉强称之为温饱。在如此不给力的粮食亩产量的情况下,要在4亿亩的土地上,养活将近两亿的人口,这确实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在土地矛盾如此激化的年代,如此之巨大的人口,如此之狭小的耕地面积,意味着在这个冬天,正有着数以千万计的百姓正在忍饿挨冻。肯定还有着无数的穷人,正在啃着草根,吃着观音土,嚼着树叶,甚至易子而食也有可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一念成婚,归田将军腹黑妻 医娘傲娇,无良病王斩桃花 绝世俏仵作 庄亲王福晋 将心独宠,下堂妻的春天 虎将去抗日 凡人歌 超级兵工帝国 晚明之我主沉浮 父皇的嚣张厨娘